1、厚植爱国主义、落实立德树人、做好课程思政、引导学生树立家国情怀
立德树人,立德为先,打铁还需自身硬。作为一名教师和共产党员,被推荐人始终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认真学习研究党和国家的重要文件,积极参加各级组织的理论学习与培训(例如,西安交大第三期后备教学名师思想政治教育培训班,2021.07,四川绵阳),努力提高自身理论知识水平,并将所学所思以课程思政和三全育人的形式巧妙地融入日常教学和育人活动中(例如《课程思政范式研究—以“环境样品采集与分析”课程为例》,2020年西安交大课程思政专项研究项目,项目负责人),用严谨踏实的教风、认真尽责的精神和专业渊博的知识去感染学生,培养学生对专业与课程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能力,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由于工作突出,被推荐人于2022年4月被评定为西安交大课程思政优秀教师,于2024年7月被评定为西安交大师德先进个人。
2、立足本职工作、深耕课堂教学、重视课程实践、夯实学生基础理论知识
1)重视内涵建设、持续优化课程内容。为保证课程内容紧跟时代发展变化趋势,被推荐人每轮授课都会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并注重引入时效性较强的课程案例。
2)紧扣学科前沿,注重科研苗子培养。被推荐人会讲授环境化学最前沿问题,鼓励本科生积极参与如《新型污染物在环境体系中的转化与归趋》等实际科研项目,引导学有余力的本科生阅读最新论文,提早接触科研。
3)强化实践内容、凸显工程专业属性。被推荐人致力于组织协调校内外资源,为本研课程配套开展现场实践教学和虚拟仿真培训。
4)开好导论课程,讲好环境专业故事。被推荐人作为负责人组织开设《环境科学与工程导论》,为学校大类招生人才培养工作服务,向大一新生介绍环境学科、宣讲环境专业,带动优质生源分流到本专业。
5)积极践行教改,取得较多教学成果。被推荐人主持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等6项各类教改项目、撰写7篇教改论文(均为第一作者)、获得陕西省第三届高校教师微课教学比赛三等奖等6项教学竞赛奖励,2门主讲课程被评为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积极将研究结果反哺于日常教学工作。
相关工作获西安交大第十八届教学成果奖二等奖(第1完成人)、西安交大优秀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案例(已推荐参评陕西省优秀案例)。
3、牢记育人职责、重视能力培养、形式丰富多样、助力学生探索科技前沿
1)本科生指导,重实践求创新。被推荐人通过多种方式对有科研兴趣的同学进行指导培养并取得优异成绩。李昕圆同学获陕西省优秀毕业生和陕西省高校环境类专业本科生优秀毕业论文;崔翔明等同学获全国市政环境类创新实践能力大赛团体二等奖(申请人获金牌指导教师);郭思远同学获西安交通大学本科生优秀毕业论文。
2)研究生培养,立规章抓落实。(1)每月提交文献阅读笔记,每周提交周报,申请人予以详细文字批阅;(2)每周每人一次面对面讨论,每月一次全组例会;每学期一次全组务虚交流讨论会,主题根据社会热点、学生特殊情况和学生共性问题确定。通过深入交流,逐步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与创新思维。周杰等同学获得第十七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竞赛国赛三等奖和西安交大第35届“腾飞杯”创新创业大赛创业赛道金奖;李珍同学获西安交大研究生标兵提名;课题组共有5人(次)获国家奖学金。
3)班主任工作,既用心又用情。被推荐人作为机类737班/环境71班主任,每学期至少召开2次班会,其中1次为成绩点评班会(自费奖励上学期排名前3的同学)、其余为主题班会;每学期与每位同学至少面谈一次并详细记录,对重点学生实时跟踪关注;组织多种形式的经验交流会,助力学生更好升学就业。被推荐人于2019年、2021年两次获得西安交大“优秀班主任”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