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展示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展示 > 正文

张鸿飞

本人自入职西安交通大学以来,兢兢业业践行立德树人使命, 在教学、科研及服务等方面的主要事迹与贡献如下。

1.教书育人方面的事迹与贡献

(1)饱满的教学工作量及良好的教学效果。本人负责本科生“电动力学”、“原子核物理”、“核技术基础”以及研究生“粒子束科学技术及应用”、“高等电动力学”五门课程的教学工作,其中“电动力学”与“原子核物理”为单独承担教学任务的课程。每年课堂讲授在150学时左右,工作量饱满。在抽象的“电动力学”课程中,独创了既高屋建瓴地从整个物理学地框架下把握该课程重要性以及课程体系,又能以“抽丝剥茧”的思路及耐心将抽象的理论物理知识系统的传授给强基物理每届近一百名同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及同学们的一致好评。在“原子核物理”的讲授过程中,融合了核物理学家杨福家“原子核物理”及北京大学卢希庭编著“原子核物理学”的优点,摸索出了独特的教学模式,克服了“医工”专业学生对这门难度最大且应用最广课程的畏难心理,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成果。另外,校企合作课程“粒子束科学技术及应用”入选了2024年西安交通大学研究生精品课程,践行西交“求实学、务实业”办学宗旨。

(2)关注关心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成效显著。作为强基2201班的班主任,心系学生,关心孩子们的成长。从与个别学生的私下谈话到对整个班级良好学风及师生、生生和谐关系的形成,倾注了大量心血,取得了显著成效。本班孙凯星同学入选2024年西安交通大学“优秀学生标兵”,赵某某同学降级到本班后,只差一个学分就要退学,万分危急的情况下,经过长谈知道学生的问题后,加以引导和帮助,度过了退学难关并制定了考研计划。

2.利用科研优势启迪学生智慧

(1)科研成果丰硕。本人长期从事核理论研究工作,聚焦于超重核合成与性质的研究,理论上确定了超重核稳定岛的中心位置并预言了合成关键超重核的最佳弹靶组合、最佳入射能以及与实验观测值可直接对比的蒸发剩余截面,对实验研究提供有力的理论指导。该领域的研究共发表学术论文160余篇,引用达3000多次,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四项。将核物理应用到辐射防护及纺织领域,研发了单兵辐射防护装置,解决了该领域进口产品被卡脖子限购的现实问题。该研究方向本人主持国防科工局GF基础科研计划项目1项,主持军委装备发展部“慧眼行动”项目1项。2009年获甘肃省第十六届高等学校青年教师成才奖;2015年获兰州大学隆基教学奖;2016年入选甘肃省飞天学者;2018与2020年两次获英国皇家物理学会高引用作者奖;2020年获中国科学院大学教育教学二等奖;2022年获甘肃省自然科学三等奖;2022年入选陕西省高层次引进人才。

(2)以科研成果为基石,铺平育人之道。将最新科研成果有机融入教学,拓展了同学们的知识体系及国际视野。从科研项目中摘取精华部分,作为本科生毕业论文题目,近三年知道了6位本科生的毕业论文,效果良好。指导的博士研究生李佳星2024年获得了国家奖学金。

3.服务工作

担任教育部高等学校核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核工业教育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核学会射线束分会常务理事,陕西省核学会理事,射线柔性防护技术陕西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技术委员会副主任,西安市核防护纺织装备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还担任近20个国内外重要期刊的审稿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及教育部学位论文函评专家。以上这些服务工作,为学校的学科建设及影响力提升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助力学校的“双一流”建设。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有关法律法规。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